乌军对俄军的反攻,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取得的成果却是少之又少。对此,美副防长科林·卡尔在赞扬俄罗斯防守很成功的同时,表达了他对乌克兰的失望。于是,为了帮乌军挽回颓势,美决定援乌集束炸弹。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俄媒报道,明知向乌提供集束炸弹会引起争议,但考虑到前线乌军差强人意的表现,卡尔还是于7日宣布了美国的援助决定。此言一出,不出所料引发国际关注,毕竟集束炸弹这玩意威力太恐怖了。
【资料图】
虽然挂着炸弹二字,但与坦克、火炮和机炮等所用炸弹不同,集束炸弹是实打实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致原理为,在一个母弹内部填装数百个子弹,然后通过导弹、火炮和飞机将之送到目标区域,完成对该区域所有人的杀伤。不夸张的说,只要被集束炸弹瞄准,就没有逃生的可能。因此,该炸弹也被视为核弹之外,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不过,比起杀伤力,最令人畏惧的,还是得属它带来的“后遗症”。
任何弹药,只要能完全爆炸,那它所伤及的仅仅是当时目标区域内的人。集束炸弹不同,由于母弹内装的子弹太多,并非所有的都能在第一时间引爆,其中不少会变成哑弹埋在土里。据国际红十字会统计,部分集束炸弹的哑弹率最高可达40%。由此推算,若一个母弹可装填100颗子弹,则意味着将有40颗哑弹埋在土里。试想一下,待战争结束后,这些炸弹会给普通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事实上,人类使用集束炸弹有一段历史了,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而真正令外界感知到它的恐怖的,是美军于越南战争时期对集束炸弹的滥用。当时,美军往老挝扔了2.6亿颗炸弹,不少都以哑弹的形式埋在老挝的土里。其中,占多数的便是地雷和集束炸弹。
后来,战争结束,老挝却一直饱受哑弹的残害,为此死亡了1.1万人。时至今日,老挝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只清理了40万颗,还有大量哑弹没有清理。
正因为清楚集束炸弹的杀伤力和后遗症,所以100多个国家签署了《集束弹药公约》,规定不允许生产、使用、储存和转让该炸弹。在此背景下,美国却要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摆明了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然触发众怒。
率先站出来的是俄罗斯,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认为,美国此举只能说明其不想承认失败,而是回避式的进行绝望尝试。这种新的疯狂举动,意味着美国的挑衅程度已然超越界限,正在使人类逼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身为盟友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同样反对美国的做法,并着重提及了《集束弹药公约》。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所属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发言人乌尔塔多迅速跟进,喊出不要在任何地点使用集束炸弹,理由是多年后会对平民造成伤亡。那么,这些人的反对会对美国造成影响吗?
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因为美国不是公约成员,且接收方乌克兰和可能的受害方俄罗斯,也都不是。既然不是成员国,《集束弹药公约》自然管不到这3个国家,美国还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况,美乌已经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表示,即将给乌克兰的集束炸弹,主要用于增强乌军的反装甲和杀伤能力。基于此,美国声称不会交付老旧型号,而是交付未爆率2.35%以下的。乌克兰则提出了5点,不会用来攻击俄本土;不会在城区使用;会详细记载使用情况;会在冲突结束后开展排雷;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美乌的表态,若真能执行,确实可减少集束炸弹给平民造成的伤亡。但二者大概率不会履行承诺,因为他们既然决定将之用来对付俄罗斯,就不会顾忌其他的。所以,集束炸弹交到乌军手中已成既定事实。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俄罗斯或许也将使用自己的集束炸弹。届时,俄乌冲突只会更加残酷血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