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地方学与“黔学”研讨会举行。这是贵州省首次举行高规格的黔学研讨会,将促进黔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研讨会采用圆桌会议形式召开,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地方学研究重要学者共聚一堂,为发展黔学献计献策,为贵州省建设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再添动力。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张学立在致辞中表示,最近十年间,贵州成立了各类以“黔学”研究为目标任务的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从事黔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涉及历史考古、民族社会、艺术文化等领域,各类专题研究业已取得不少成果。未来,贵州省黔学研究院将依托“多彩贵州”的文化土壤,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组合优势,为各界黔学研究者、地方学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坚实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学术队伍作用,积极宣传和推广现有的黔学研究成果,最大化提升黔学研究的价值,打造黔学研究品牌。
在圆桌探讨环节,四川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巴蜀全书》首席专家(蜀学)舒大刚作“儒学在巴蜀的传播与发展”主题发言。他指出,巴蜀大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多个方面丰富和擦亮了祖国文化宝库,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创新性及和平性的形成,做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贡献。另外,巴蜀文献不仅数量庞大,类型多样,而且内涵丰富,涵盖面宽,特别是与中华文化一样, 也具有强烈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五大品质,无疑是中华文化共性的重要建设者和奉献者,值得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
“大夏大学为贵州第一所完备的综合性大学,在贵州办学近9年,培育1600余人,对贵州高等教育、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档案馆馆长汤涛在围绕“王伯群对中国革命、交通和高等教育之贡献”主题发言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贵州兴义人王伯群对贵州的贡献。
随后,南京大学教授,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秘书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恭忠,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明清贵州七百进士》《贵州历史人物》作者厐思纯,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黔记》《万历贵州通志》点校者赵平略等学者依次作主题发言。
会上,宣布了贵州省黔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组建并举行首批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同时发布了《黔学倡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陈慧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张婷
三审 闵捷
关键词: